今年汛情多年罕见 秋汛严峻不容懈怠
今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雨情汛情多年罕见。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国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共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这种雨情汛情造成了怎样的灾情?灾后重建的重点是什么?9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王悦现,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司长李坤刚,应急管理部救灾和物资保障司司长李晓东就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今年,我国遭遇严峻汛情,洪涝灾害较为严重。谈到主要灾情指标呈现的特点,周学文用“三升、两降”进行了概括。
“三升”表现为受灾人次上升、直接经济损失上升和转移群众数量上升。“今年洪涝灾害范围广,共有7047.1万人次受灾,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直接经济损失方面,由于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一些地方灾害程度深,农田、养殖、基础设施等受损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3.1亿元,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7%。”周学文介绍,防汛救灾始终把人员提前转移避险放在突出位置,全国紧急转移安置469.5万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为近年来最多。
“两降”体现为死亡失踪人数下降和倒塌房屋数量下降。“各地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因灾死亡失踪人口271人,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49.8%。”周学文表示。
随着我国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保护区防洪标准逐步提高,加之各地加强巡堤查险抢险,洪水淹没范围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近年来农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农村房屋质量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因灾倒损民房数量。今年洪涝灾害造成7万间房屋倒塌,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57.5%。
围绕水利、交通等领域做好灾后恢复重建
洪水逐渐消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备受关注。周学文表示,将加大对重点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支持,重点支持前期受灾严重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广西、甘肃、贵州、陕西等省(区、市),后期因洪涝灾害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省份也将纳入重点支持范围。目前已累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25.75亿元,紧急调拨19.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和总价1.34亿元的防汛物资。
“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地区要结合实际,重点围绕水利、农业、交通、市政等领域抓好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王悦现进一步介绍,要抓紧修复水毁农田、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设施,全面梳理洪涝灾害暴露出的水利建设短板,今明两年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抓紧抢修冲毁的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保障交通运输需求和群众出行需要;尽快修复损毁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尤其是排水防涝设施,尽快恢复居民生产生活秩序;抓好倒塌毁损房屋的重建修复,抓好学校、医院、社区服务等民生设施的排查抢修;抓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今年以来,灾情较重的12个省份有250万贫困人口遭受洪涝灾害,导致1.91万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毁,2.66万户房屋一般损坏,四川省阿坝州、甘肃省陇南市、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损失较重。对这些地区,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防范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李晓东回应,应急管理部在安排救灾款物时对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支持,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的民房在现行每户2万元补助标准基础上,每户再增补5000元。同时,将因灾致贫或有致贫风险的受灾群众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受灾贫困户实施临时救助。
秋汛形势严峻不容丝毫懈怠
从降雨和七大江河及太湖流域水情来看,今年是1998年后汛情最为严重的一年。李坤刚透露,今年汛情有“三多一长”的特点——降雨量多、超警河流多、大江大河和流域性洪水多、江河湖泊高水位时间长。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多10.58%,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雨年份,仅次于1998年,特别是6月份进入主汛期后,全国平均降雨较常年同期多13%,且极端性强、雨区稳定重叠;75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其中248条河流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72条河流发生超过历史洪水位洪水,较近年明显偏多;1998年后,一年内三大流域同时发生流域性较大及以上量级洪水的只有今年;7月上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洞庭湖城陵矶站最长超警历时60天,巢湖超警已连续70天,太湖超警48天,江河湖泊堤防长期受高水位浸泡极易发生险情。
“现在看,今年的秋汛形势绝不可小视、不能有丝毫懈怠。”李坤刚强调,从历史规律看,进入秋季后,我国西南、西北等一些省份降雨连绵,往往导致嘉陵江、汉江、渭河等江河发生秋季洪水灾害。
预测预报显示,今年秋季华西秋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雨量总体偏多,尤其陕西南部、宁夏南部、甘肃南部降雨量异常偏多,秋汛形势严峻。“当然,长期天气预测预报是世界难题,还有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将继续毫不松懈、精心组织后期的防汛救灾工作,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李坤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