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发布隧道事故分布规律 提示注意这些规则

2018-03-13 16:04:24 amagi 32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辟隧道是现代修路工程中常用,数据显示,我国的公路隧道数量早已经超过15000多处。由于特殊的通行环境,隧道也是事故多发路段,容易发生追尾和单车撞击隧道壁事故。12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发布隧道事故发生的类型、时间等特点,提示隧道安全通行规则。

1520933112495979.jpg

  周末最易发生隧道交通事故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表明,我国共有公路隧道15,181处,总长1403.97万米,是世界上公路隧道建设数量最多、里程最长的国家。公路隧道在缩短行车距离、提高车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隐患。与开放路段相比,公路隧道具有封闭、视线差、空间小、救援困难等特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整条公路隧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都将受到影响,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更大。

  结合数据统计分析,从发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事故形态、车辆类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看,我国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有以下特征:

  时间分布规律

  1、在一年中1月、2月、4月、5月、7月发生交通事故数量较多,其余月份相对较少;

  2、在一周中发生交通事故数量最多的是周末,约占总量的40%;周一至周五每天发生交通事故数量基本持平,所占比例也较小;

  3、在一天中发生交通事故数量最多的时段分别是9:00-10:00、11:00-12:00和13:00-15:00。

  空间分布规律

  1、随着公路隧道长度的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逐渐增高;

  2、受“白洞效应”和“黑洞效应”影响,公路隧道洞口(包括入口照明段和出口照明段)附近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最高;

  3、机动车追尾是发生最多的交通事故形态,占60.1%;单车撞壁次之,占20.1%;

  4、发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车辆类型中,小型客车和大型货车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小型客车中以底盘较轻的轿车和面包车为主;大型货车中以重型货车为主,且大多超载超限;

  5、超速和冰冻、雨雪天气是引发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隧道里通行 注意这些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公路隧道通行的一般规则有以下两个特点:

  1、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公路隧道通行的相关规定较少、较为零散,且未结合交通事故发生规律进行针对性立法;

  2、处罚较轻。违反规定的,一般仅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部分省、市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基础上对公路隧道通行管理做了细化规定。如陕西省规定:隧道等特殊路段要根据交通流量、安全状况和实际管理需要进行限速;上海市规定:隧道、桥梁等路段应当按照科学、安全、畅通的原则,设置限速标志、标线。

  我国关于危险品运输车辆隧道通行的相关规定有以下三个特点:

  1、没有对是否禁止或限制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公路隧道做出明确规定;

  2、只在相关法律规范中规定了危险品公路运输的规则;

  3、相关运输规则规定较为笼统,操作性不强。

  保障公路隧道安全通行的对策建议

  在分析事故规律以及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也对隧道通行安全提出了建议,完善公路隧道相关立法,推动隧道交通安全立法的科学化。

  1、借鉴国外相关规定,对机动车隧道内通行规范使用灯光、减速慢行、禁止下车、禁止鸣笛、禁止加油和维修车辆以及自行车和行人相关通行规则进行规定,对运载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可规定限时、限量、限种类、限路段以及禁止通行等措施,并提高相关违法行为的罚则;

  2、加强公路隧道通行状况的基础研究,根据公路隧道通行特点、事故发生特点和突出的严重违法行为,进行针对性立法。

  加强公路隧道通行执法,推动我国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执法的信息化和精准化

  1、重点在夏、冬两季加强对公路隧道出入口照明段的白天执法,并着重加强对小型客车和大型货车的管理,着重预防追尾事故;

  2、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协调公路隧道经营管理单位共享视频监控信息,组织警力定时网上巡查、定点测速,及时查处公路隧道内超速、超车等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3、对运输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货车,通过实施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监管(RFID)实行实时追踪,并及时与公路隧道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保证货车及危险品的可查可控;必要时对危险品运输提供专用通道,严防火灾的发生。

  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的公路隧道通行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推动公路隧道通行安全协同治理。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迈高数字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邮箱:xianmagi@126.com,座机:029-62893008。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